威兹曼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三个关键词打开诺奖之路这位诺奖得主有啥成 [复制链接]

1#
白癜风治疗价格 http://news.39.net/bjzkhbzy/170206/5214886.html

潮新闻客户端记者黄慧仙通讯员方佳佳张恒

“我80%的论文在第一次投稿时,都被拒了,虽然很难过,但几天后我的情绪就恢复过来了。建议被拒之后不要马上给杂志回信,过几天再回,这样你的语气也会好一些。”话音刚落,现场响起一阵笑声。

这是10月31日,发生在由浙江省科协主办的“对话诺奖:生物化工与医疗创新的跨界探索”主题沙龙上的一幕。当天,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阿里耶·瓦谢尔教授分享了很多科研工作内外的心得体会。

协同、好奇心、坚持,成为他当天分享的几大关键词。

阿里耶·瓦谢尔是南加大化学和生物化学杰出教授,他因“复杂化学系统多尺度模型的开发”获得年诺贝尔化学奖。作为计算机模拟生物分子功能的先驱,阿里耶·瓦谢尔的研究成果,为人类真正了解细胞内部,理解生命最底层的分子运行机制,做出了杰出贡献。

在阿里耶·瓦谢尔教授看来,协同既是通过跨领域、跨学科协同合作,产生更多新想法和新方案,推动科研进展;也是一个团队各司其职,协同加快科研成果落地。

“年,我来到巴黎,那里有个计算机中心,经理告诉我,你这样单枪匹马地搞科研可不行,你需要一个团队。我就找了自己的博士生,将自己的想法扩散出去。”瓦谢尔说,一个人从事科学研究,可以通过一次次试错来获得答案,但如果要将自己的科研成果与产业相结合,那么就需要与一群人开展协同合作。

酶的工作机理研究,与计算机、量子力学、力学等的碰撞,就是瓦谢尔团队近年来在科研工作中,对“协同”一词的生动诠释。

同时,“好奇心”及兴趣也是瓦谢尔频繁提及的一点。

瓦谢尔是个实实在在的“行动派”。在回答现场一位高中学生关于“如何找到自己兴趣所在”的问题时,瓦谢尔教授说,可以找到一个方向去做,像登山一样,在探索中发现多种多样的问题,或许便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。“问50个人的意见,不如自己亲自去探索。”

在刚进入大学时,瓦谢尔并不知道自己想学什么专业,一位朋友因为他视力很好,就建议他学化学。本科期间,瓦谢尔教授参与了一项关于酶催化反应的研究。本科毕业后,瓦谢尔教授进入威兹曼科学院继续深造,在ShneiorLifson指导下进行力场的研究。在尝试进行计算分子振动时,他阅读了大量书籍,并将复杂的计算简化成为几行代码……

从化学到力学,再到计算机科学,在不断探索中,瓦谢尔教授逐渐形成了多学科的知识积累,也为其后续科研成果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。

当然,科研工作,还要有一颗不畏失败的“大心脏”。

“在科学研究中,‘没有成功’与‘成功’常常是对冲的。这个过程很艰苦,但从事科学研究就要接受这个事实。”瓦谢尔教授说,有志从事科研工作的年轻人,要刻苦钻研自己聚焦的领域,只要保持兴趣,他就会不遗余力地坚持下去。

这或许便是这位诺奖得主的成功秘诀。

“转载请注明出处”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